博物馆外景
世博会闭幕后,城市未馆该何去何从引起了广泛关注。当时上海已有展示古代艺术的上海博物馆,展示现代艺术的上海美术馆,而当展示当代艺术的空间还是一片空白。此外,把工业遗存建筑作为城市公文化空间,这在际上有许多先例,这样的空间架构与当代艺术的气质非常吻合。
2011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决定将世博会城市未馆改建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实践区世博场馆的利用紧密互动,形成上海新的文化设施文化创意业集聚区。
张德群介绍,改建后博物馆的外观仍然保留老厂房的外部形态,钢结构的大梁,粗旷而凝重,有着厚重的历史感。建筑面积4.1万方米,展厅面积1.5万方米,内部最高悬挑27米,高达165米的烟囱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标也是一个独立的展览空间。当年改建时。需要保留哪些部分,重建哪些部分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不仅如此,还需要去满足展馆的展出需求,特别是藏品的空间设计。
当代艺术博物馆采用了有限干预的改造策略,形成了融通延展的复合空间和鼓励探索的漫游路径。它的底楼没有台阶,人们从滨江广场很自然地进入大厅,大厅内阳光从高窗洒落,营造出轻松惬意的氛围。馆内设有咖啡馆餐厅图书馆报告厅展厅,以及室外的台,提供了各种各样日常生活的可能性。
整个空间充满可探索性,不规定清晰的流线,不是进入博物馆后沿着一条通廊就把艺术品都看完,而是可以在其漫步,与艺术品更好地交融,在观展的过程同时体会建筑空间的魅力和城市的魅力。
2012年10月1日至7日, 重获新生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在开馆的第一就迎了数万名观众参观。它的华丽转身拉开了后世博时代上海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大幕。
博物馆内景
这些年,在此举办的各类展览数不胜数。但张德群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上海双年展。自2012年,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际当代艺术双年展移师当代艺术博物馆,重新发电是当届展览主题,为上海双年展注入了新一轮的思想能量。
张德群说目前虽然一切还是未知数,但2020年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依旧在筹备。我们愿意以更多的视角在当下探讨和亚洲,双年展是世界的盛会。
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曾用卓有远见概括上海的后世博建设。他说世博展馆的建设,使用了公资源,既然取之于民,就该用之于民,在回归市民的举动,相当重要的就是城市文化建设。
对于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未,张德群表示,今年我们将启动改建计划,考虑更多的提升场馆体验的空间,将服能够结合进去,成为更有机的有活力的场馆。具体说,计划进行展览衍生品的研发,突破常规的想象将展出作品转换为可拥有的日常商品;全面调整升级的咖啡馆和餐厅,打造更舒适的参观动线和全人群体验空间。希望黄浦江畔的‘温度计’未也能够持续展现城市文化的‘升温’。
源环京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