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敏
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海陵岛十里银滩风景区西面,主体工程基建面积方米,层高三层,总建筑面积方米,是一个以南海I号宋代沉船及其船上文物为主的大型博物馆,其船上文物价值连城,家一级文物之多为世界罕见。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乃至亚洲唯一世界罕见的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作为阳江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新成立以广省政府在广州以外地级市投资最多的重点文化项目,博物馆从立项动工到建设的每一步进展,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2009年12月25日上午10时,备受瞩目的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迎开馆时间,面朝大海,盛大的开馆庆典在海陵岛十里银滩南海Ⅰ号博物馆广场举行,从此,大型水下考古博物馆的历史再次被改写。当时阳江市政府广省文化厅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庆典仪式,时任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宣布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正式开馆,时任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时任广省副省长雷于蓝时任广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等领导和各界嘉宾千人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阳江市政府副市长陈马娟左三广省旅游局副局长张振林右三等为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揭幕
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已开始接待各方宾客
我作为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助理,回望博物馆的建设之路,仍然感慨万千。
20世纪80年代后期,救捞总公司积极与外先进家相关部门开展技术合作,以期提高海上救捞技术。1987年6月,根据与英探测打捞公司签署的协议,广州救捞局穗救201驶入川山群岛水域开展工作,搜寻荷属印度公司RHYNSBURG号货船。搜索水域内发现两艘沉船。第一艘沉船,潜水员水下采集了几块木板,经鉴定,不是要找的船。第二艘沉船高出海床底泥约08米,表面渔网密布,贝类丛生,潜水员在水下无法采集标本,选择利用船上抓斗进行试探性采集样本,抓上的有钱币锡壶瓷碗等,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长约172米重575克的镀金腰带。方现场负责人尹干洪意识到,这些不属于荷属印度公司RHYNSBURG号所装载的货物,当即决定停止搜寻和挖掘。返航后,将这一发现报告了当时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经初步鉴定,这是一艘宋元时期的古沉船。南海I号从此被发现!时隔20年后,被整体打捞出水。这一在水下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把建设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提上了议事日程。
1999年年初到2007年年初,时任阳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尤坚,亲历了南海I号打捞和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选址建设的全过程。1999年6月的一个晚上,担任副市长才两个月的郑尤坚接到市文化局长的报告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沿海一路南下已潜入阳江,此行是为建设一个家级水下考古科研后勤基地选址做准备。对阳江说,这是一个重大机遇。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后,郑尤坚第二天清早请张柏喝早茶。在茶桌上,郑尤坚以他早已熟知的南海I号情况和阳江目前的经济状况向张柏作了详细的汇报,并迫不及待地表达了阳江市委市政府对南海I号安家阳江的无比诚意。谁也想不到的是,一顿早茶喝下了南海I号安家阳江的基础。张柏告诉郑尤坚,他们原本打算纯粹从技术角度选址。可一路走,唯独阳江渗进了行政因素。从此,张柏对阳江的热情印象深刻,将情况反馈给家文物局领导层,此后还经常联系阳江。
2000年上半年,家文物局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南海I号新闻发布会,宣布沉船打捞提上议事日程,张柏特别给省文化厅打招呼一定要通知阳江的郑尤坚到会。当年8月,张柏电告郑尤坚,赶写一份要求把水下考古基地定在阳江的书面报告。最终,阳江凭借扎实的前期工作和一份有针对性的报告胜出,基地就这样落户阳江。这也意味着,南海I号选择了阳江。
此后的2001年2002年家水下考古队接连两次探摸,捞上文物4000多件,并估计船载文物总数在68万件。自此,南海I号的名声响彻海内外,安全保卫工作由此格外繁重。时任副省长李兰芳批50万元给阳江购置设备,公安边防在安排两艘舰艇,与有关部队一起监控相关海域,市县有关部门更是排出了值班表。2003年,郑尤坚以省政协委员的身份向省提交提案在阳江海陵岛建设安放南海I号的博物馆。凭借此前出色的后勤服和安全保卫工作,此事当年就有了定论家博物馆省文化厅阳江市政府三方签订协议家博物馆负责打捞,省文化厅负责陆地上的建筑,阳江市负责后勤与保卫。2005年,家文物局确定,由广省文化厅负责打捞,并支持3000万元经费。
广省委省政府一直关注和支持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设,省领导多次亲临现场并具体指导。2003年7月8日,时任政治局委员广省委书记张德江到阳江考察时,亲临海陵岛察看博物馆项目选址,并为之定名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2004年,省政府同意拨款16亿元,在阳江海陵岛十里银滩附建设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这一全省重点文化工程。2005年12月28日,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动工。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兰芳副省长雷于蓝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同为博物馆动工挥锹铲下第一抔土。2006年1月,博物馆建设打下首根桩基。2007年7月4日,张德江在察看阳江市博物馆陈列的南海I号出水文物后,亲自到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现场。张德江殷切寄语建设者将博物馆建设成为标志工程,样板工程,优质工程。四年弹指一挥间,蓝图成为现实。2007年12月28日,在拖轮的牵引护航下,装载着沉箱和南海I号的全潜驳被缓缓拉向阳江海陵岛的十里银滩。在那片洁白的沙滩上,新建成的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就像一个美丽的洞房,在静静地等候着新娘的到,在成排气囊的拖动下,南海I号成功入住为其量身打造的水晶宫内,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成为她的新家。
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整体建设用地达12.9万方米,控制用地10万方米,总建筑面积1.75万方米。内设3大展区8个展厅,由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精心设计建设。瀚华公司设计者紧紧抓住采用建筑语言弘扬海洋文化的主题,以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展开了其无限创意。其创作灵感首先源于船舶舱飞机舱水泡以及动物躯体骨架等,这些物象有很多都呈现出圆形或类似圆形的结构,在日常生活显现出一种圆融与对称的强烈美感,但如何结合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为设计者带了很大的挑战。有一天,瀚华公司董事长随手在一张设计纸上画了一串连环椭圆,觉得很能彰显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便拿给同事们看。这一看,不打紧,同事们都说这个意象十分贴切主题的内在思想,于是便以此为蓝本,终于完成了脱颖而出的完美构图,并获得了2005年广省优秀建筑创作奖。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建筑,瞄准世界一流博物馆目标,将打造为百年精品。其超出常规的设计理念,令建设难度超出想象。据介绍,因为工程技术复杂,许多工人甚至一些有着多年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都读不懂图纸,每个部位的施工,建设单位都得安排管理人员直接指导。博物馆建筑面积1.9万方米,建筑模板的需求数超过常规建筑30万方米的投放量。工程曲面多,80的钢筋需制成弧形,且弧度不一,一些钢筋的规格为直径36毫米,一般房地项目根本用不上,得专门订制。工程预计需3000多吨钢筋,实际使用量是这个数的两倍以上。和普通的博物馆不同,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需防酸碱腐蚀防风化,并有很强的耐紫外线和抗氧化性能。这要求采用先进的耐久性清水混凝土技术。专家在试验室开展研究,工人在工地试验,选定最佳配合比作为采用方案。清水混凝土和耐久性混凝土配方的成功研制,使博物馆的质量在技术上获得保障,为今后内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范本,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工程也为此被评为广省建设工程优质奖和金匠奖。
六年,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已接待各方宾客120多万人次,在面向社会开放逐步走向成熟,水下考古工作也不断取得新进展。2009年和2011年南海I号考古队完成对南海Ⅰ号的两次试发掘;2012年,南海I号沉船全面发掘和保护方案形成并开展论证;2013年成功申报为家二级博物馆,迎了如火如荼的南海I号全面发掘季。我作为一名水下考古工作者走进水晶宫内,对沉船上方表土做清理,进行考古绘图和摄像,提取文物并编号,内心无比兴奋。今年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有希望成功创建家AAAAA级旅游区。
一份份荣耀,一张张品牌,在家省市等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同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干部职工的同努力下,她正不断迈进,并将以最闪亮的精彩向世人完美展现。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成为世界首家将古沉船水下考古发掘过程向观众展示的动态专题博物馆。她的建立,为全世界了解南海Ⅰ号和海上丝绸之路史提供了一个交流台,必将有力地促进我水下考古事业和海上丝绸之路学的蓬勃发展,推动海上丝绸之路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的进程。
作者系广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助理。
源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省委员会征编出版的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一千个率先